春秋谋略家——重耳发表时间:2022-01-22 09:50 重耳 (前697—前628年),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他凭丰富的政治经验,于在位不长的时间里,开创了与楚国争霸、雄峙中原的事业,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霸主。 晋原为周初时的一个姬姓小封国,在今山西西南部,人民与戎狄等族杂居,经济文化较落后。到晋献公时,兼并附近小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国土跨到黄河南岸,成为政权比较集中的强国。重耳是晋献公次子,母为狄人,在兄弟5人中才德最高,喜结贤纳士,17岁时身边即聚集了一批能人,其中的狐偃、赵衰、贾陀、先轸、魏繁等,在后来辅佐他成就霸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晋献公晚年昏庸,听信宠姬骊姬的谗言,逼死太子申生,又派武将勃鞮引兵杀重耳。重耳越墙被勃鞮挥剑斩断衣袖,在狐偃等一批大臣护卫追随下,逃到自己母亲的国家狄国避难,一避就是12年。晋献公死后,骊姬之子奚齐和骊姬妹妹之子卓子相继即位,均被大臣杀死。在无君的混乱情况下,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的弟弟夷吾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惠公。惠公感到重耳对自己是个威胁,又派勃鞮到狄国刺杀重耳。年已55岁的重耳只好和随从们逃离狄国。在尔后的7年飘泊中,受到齐、宋、楚、秦等国的热情接待。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晋惠公去世,晋国局势动荡,一些主要大臣都希望重耳回来。秦穆公又率大军护送重耳回国即位。重耳在外流亡19年,61岁时当上国君,称晋文公。 晋文公长期流亡奔波,历尽艰险,备尝冷暖,有了丰富的阅历和政治经验。他知人善任,既奖赏有功之臣,又注意团结、录用那些过去没有拥护甚至加害过自己的人。他回国即位渡过黄河时,要随从们把多年流亡中携带的破烂衣物扔掉。狐偃见他还未富贵荣华即忘掉贫贱患难时之用物,担心将来难与共事,就将秦穆公所赠白玉交给他留念,要求辞去。他顿时醒悟,急令人将扔掉的物品捡回,流着泪投白玉于黄河,发誓要与众随从共事到底。当国君后,他即对多年追随的人论功行赏,封邑尊爵,唯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带着老母隐居到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文公寻找不到,只好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以表彰他的功绩。 晋文公为了招揽人才,不计前嫌,公开声明,对过去的事既往不咎。有个叫头须的人来找他安排职位。此人当年在文公流亡时负责掌管财务,但在逃离狄国时,却带着全部钱财私自离去,致使文公一行几乎饿死途中。文王不计头须之过,仍任用为管理财务的官,并要头须驾着车和自己一起在城内招摇过市。晋文公即位不久,已死的晋惠公的亲信吕甥、都芮拉拢曾两次追杀文公的勃疑阴谋焚烧宫室杀害文公。勃鞮见文公宽怀大度,不计前仇,确属明君,不忍再与文公为敌。于是深夜入宫求见文公告发了吕、郤的阴谋.勃疑得到信任和录用。在铲除吕、郤集团时,文公又注意了不牵连过多的人。大家见文公宽宏大量,连头须、勃鞮都任用,朝野上下很快安定下来。 在此基础上,晋文公把军国重任交给狐偃、赵衰、先轸等良臣,又选拔一批中下级贵族到各级机构中来,对国外来的人才也大胆使用。他采纳群臣建议进行改革,推行减轻赋税、发展农业、促进商业和发展交通等政策;同时加强军队建设,建立了上、中下三军。经过整顿,晋国国力很快强盛起来。对外,晋文公接过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旗帜,开始了争霸的事业。周王弟太叔子带要夺取王位,引狄国军队打进京城,周襄王出逃。晋文公第一个率军赶去勤王,打败狄军,活捉太叔子带,护送周襄王回京。襄王设宴慰劳文公,赐给他王畿内的阳樊、河内之地。 楚国趁齐桓公逝世后中原没有霸主的时机,屡次举兵北犯。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又联合陈、蔡、郑、许四国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救。晋文公与群臣商议,认为宋曾在晋文公流亡时给予厚待,理应报答;楚虽也有恩于文公,但当前唯有楚能与晋争霸,必须打败楚国才能建立霸业。晋文公采用了狐偃的计策,先发兵攻打新近与楚结盟的曹、卫二国,引楚来救,以解宋国之危。楚王得知晋军已攻破曹、卫两国都城,急令主将子玉撤去宋国之围,并告诫不要轻易与晋对敌。子玉骄傲自负,轻视晋军,率楚军直向晋军扑来。当年,晋文公流亡在楚时,曾许诺楚王,将来若晋、楚对阵,晋当退避三舍(一舍为30里)。因此,文公下令全军后退90里,在城濮(今山东范县临濮集一带)扎下营寨。这既是信守诺言,又可占据有利地形,纵敌骄横,诱而歼之。子玉果然率军追来。晋、楚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这场大战,晋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均居劣势,但在主帅先轸的指挥下,先集中兵力击溃了楚军最弱的右师,然后以晋军溃退的假象诱楚军出击,又集中兵力消灭了楚军的左师。楚军全面崩溃,主将子玉战败自杀。晋军获得全胜。 晋文公以少胜多,威震中原。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文公在践土(今河南郑州市北)筑坛,邀宋、齐、鲁、郑、陈、蔡、邾、吕等国会盟,周襄王派王子虎参加,封晋文公为“侯伯”,成为公认的霸主。同年冬,文公又召集各国在晋的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会盟,秦国也来参加,连周襄王也应请到会,霸业的显赫超过了齐桓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