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时空
服务热线: 020-0000000
新闻详情

西周谋略家——姬发、吕尚、姬旦

发表时间:2022-01-15 19:51

姬发像_整理.jpg西周谋略家——姬发


姬发 即周武王,周文王姬昌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

周原为商朝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属国。文王姬昌在位50年,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为军师,并用弟弟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孤立商王朝,壮大自己力量。

此时,商朝在暴君纣王统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败但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他即位9年后,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将都城由丰(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西岸)迁至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这次观兵实际上是一次为灭商做准备的军事演习和检阅。他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长安县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有800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武王和姜太公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

又二年,武王探知纣王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百姓皆侧目而视,缄口不言。武王同姜太公研究,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时至而勿疑”的遗嘱,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出发前,太史卜了一卦,得兆象大凶。见此不吉之兆,百官大惊失色。武王决心已定,不迷信鬼神,毅然率兵车300乘、近卫武士3000人、甲士4.5万人向朝歌进发。大军到达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南),各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纣王闻知周兵已到,调集都中士兵,再加把囚犯、奴隶、战俘武装起来,共起兵17万(一说70万)相迎。双方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武王在战前向全军发表誓词,历数商纣的罪恶,说明伐纣的正义性,动员将士们英勇杀敌。决战开始后,周军士气高涨,奋勇冲杀。商纣的军队在周军凌厉攻势下一触即溃。那些被迫参战的奴隶、囚徒不愿为纣王卖命,反把武王看作救星,倒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入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死。商朝由此灭亡。

武王灭商后,为了收服人心,巩固新建的政权,在政治上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

首先,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他封纣王之子武庚为殷侯,继续治理殷民。同时,将殷商王畿(京城周围千里)内之地分为卫、庸、邶三个小国,封自己的三个弟弟分别治理,负责监视武庚,号称“三监”。他下令释放被纣主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贤臣比干的坟墓,放出贤臣箕子并恢复其原职。又散发供纣王淫乐奢侈之用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商地很快稳定下来。

其次,采取封邦建国的方略,实行对全国的统治。为了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治理好国家,武王专门把箕子接来镐京,虚心请教安邦治国之道。根据箕子讲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公旦等商议,决定将古时已有但还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定下来。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做出了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各诸侯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允许封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毫无疑问,武王实行的封邦建国方略,相对于商朝那种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来说,显然是一个进步。它确有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和加强全国统治的作用。

武王为了巩固全国政权,日夜思虑,睡不好觉。他还同公旦讨论过在当时被认为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内)营建东都,以便于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可惜他未能实现这个计划,在灭商二年后即逝世。




西周谋略家——吕尚

吕尚 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也称姜尚,俗称姜太公姜尚像_整理.png商朝末年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相传吕尚的先世为贵族,在舜时为官,因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故为吕氏名吕尚后来家道中落,至吕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吕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寨,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吕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一天,吕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姬昌见吕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吕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日官以任贤为常三日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吕尚扶上车辇,起回宫拜为太师。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吕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对外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在吕尚的积极谋划下归附周文王的诸侯国和部落越来越多,逐步占领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最后消灭纣王取代殷商创造了条件。

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吕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吕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一次周武王问道:“我欲轻罚而重威,少行赏而劝善多,简其令而能教化民众,何道可行?”吕尚答曰:“杀一人而千人惧杀二人而万人惧,杀三人而三军振者,杀之。赏一人而千人喜,赏二人而万人喜,赏三人而三军喜者,赏之。令一人而干人行者,令之禁二人而万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军正者,教之。杀一以您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武王听计从,时时慎于行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政治愈益清明。而此时的殷商王朝政局更加昏暗附周者日多周朝逐渐羽翼丰满国势日隆。武王九年(约公元前1059年),周军在吕尚的统帅下浩浩荡荡开到孟津,周武王在这里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发表了声讨殷纣王的文。届时800诸侯会诸此地,显示了武王的声威。当时许多诸侯都说:“商纣可伐”武王和吕尚则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殷商王朝的统治虽已陷入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境地,但其内部尚无明显的土崩瓦解之状,如果兴师伐纣,必然会遭到顽强抵抗。于是,决定班师而回。这次行动,实际是灭商前的一次预演,在诸侯国间产生了强烈影响使更多诸侯听命于周武王。

武王十一年(约公元前1062年)殷商王朝统治集团核心发生内讧,良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因为奴,微子启惧祸出逃,太师疵、少师强投降周武王、武王问吕尚:“殷大臣或死或逃,纣王是否可伐?"吕尚答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武王***闻言,决意举兵伐纣。遂以吕尚为主帅,统领兵车300乘,虎贲(猛上)3000名,甲士4.5万人,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进取商都。在离商都朝歌70里的牧野地区,与纣王的17万大军展开战斗。结果商军被打得大败亏输,伤亡无数,倒戈者甚多。纣王见大势已去,连夜仓皇逃走,与妃子妲已一起在鹿台投火自焚,至此,殷商王朝宣告灭亡。牧野之战所以能大获全胜,多赖吕尚英明的组织指挥。在作战时机的把握上,选择在纣王麻痹松懈、众叛亲离之时;在力量的组织上,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共同伐商;在作战指挥上,首先以兵车、猛士从正面展开突击,尔后以甲士展开猛烈冲杀,一举打乱了商军的阵势,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吕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并将齐国治理成“五霸”“七雄”中的强国之一。相传兵书《六韬》为吕尚所作,后人考证系战国时人依托于他的作品。但从现存的内容看,基本上反映的是吕尚的军事实践活动和他的韬略思想。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指出:“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由此看来,吕尚实为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

西周谋略家——姬旦

姬旦 又名叔旦,周文王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史称周公。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姬旦像_整理.png

周公是周武王的母弟。他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算夺王位。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爽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不久,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命,率师东征。经3年的艰苦作战,终于讨平了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收降了大批商朝贵族,同时斩杀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周公平叛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洛阳)。同时把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商朝贵族即“殷顽民”迁居洛邑,派召公奭在洛邑驻兵8师,对他们加强监督。另外,周公封小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他告诚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淫于妇,以至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他嘱咐说:“你到殷墟后,首先要求访那里的贤人长者,向他们讨教商朝前兴后亡的原因;其次务必要爱民。”周公又把上述嘱言,写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作为法则送给康叔康叔到殷墟后,牢记周公的叮嘱,生活俭朴,爱护百姓,使当地吏民安居乐业。

建都洛邑后,周公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71个封国,把武王15个兄弟和16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为了进一步巩固周朝政权周公还“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

周公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周公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年老病终前,他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不久辞世。




分享到:
首页                   高考                   小说                  欣赏                   其他
飞越一时空